close

幼兒有能力看出自己所知道的與成人知道的不同,爸媽不要故意戳破他,讓他自己重整知識,自我改正,認識自己的長短,才是最踏實的學習。



作者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


寧兒才8個月大,張口出聲聽起來是「爸爸~爸爸~」,媽媽不服氣,常常教他說「媽媽」。寧兒仔細看媽媽的嘴型,努力模仿,好不容易擠出一個音,仍是接近「八」的音,寧兒轉過頭,不再看媽媽。媽媽暫時停止「逼」他。


3歲男孩抱在爸爸懷中一起等校車,孩子看著一旁豎立的招牌,唸招牌上面的字,他挑他會唸的,很得意地唸出幾個字。我看他挑著字唸,就指一個字看著他,他伸出手指頭,突然說:「流血了。」他父親說:「哪有?」孩子放下指頭,看其他地方,不再看我。


3歲半弟弟拿一本書來,翻開書指著上面的字(他唸得出來的),很大聲唸。姑姑說:「好棒,來!翻下一頁。」弟弟把書闔起來說:「不唸了。」媽媽說:「他只認得那幾個字。」


寶寶會掩飾自己不知道


這些小小孩似乎都知道自己「不知道」或「做不到」,且會掩飾自己的不知。這是一種覺知,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。


嬰幼兒碰到不會的事,顧左右而言他,以避免失去顏面,甚至被當面指出「不知」時會惱怒,表示出一種對自己的認識,覺知自己的「知」與「不知」及有「面子」要維護。


其實爸媽如果「戳破」他的不知,看到他挫折與憤怒的模樣,就知道他受傷了。


4 歲孩子搶著大膽表達


不過,到了4 歲左右,幼兒似乎變得自信,很願意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看法,因此當老師問「誰知道?」大部分幼兒都舉手,站起來說一些話。有時老師還必須制止:「別亂說,坐下。」


難道長大反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?不是的!


但為什麼4、5歲幼兒會表現出有知識的驕傲,以至於「亂說」?而有的父母還擔心幼兒太過自信,會學不到新事物。


嬰幼兒時期,因知識不多,容易搜尋腦中所有資料,發現自己沒有類似「物件」,如不認得的國字,因此而知道自己「不知道


稍長,知識與經歷多一些,開始類化所學,這是大膽猜測的年齡,這時也是最可以海闊天空接著說故事的年紀。


學會評價自己的能力


成人透過觀察幼兒的七言八語,知道幼兒學到什麼以及還要補充什麼。幼兒有外界回績,很快就知道自己「不知道」或是「犯錯了」。此時,成人可以觀察到幼兒會自己更正、改錯。這種自我重整知識與更正錯誤,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覺知。


年歲更長,學得更多,理解到知識中的例外多於原則,因此,孩子不願意表現,以免被笑「無知」。這似乎又回到了嬰幼兒時期知己不知的地步。


只是這裡的自知有別於嬰幼兒的自知不知。這時的對自我能力的評價,不論長或短都更確切,也可以督促自己加強學習或是停止不學。


時間讓孩子認識自己


其實一直到成人,我們都還在學習認識自己,知道自己「不知道」,也在學習「如何使自己知道」。


在學習上,由簡單的知道自己「不知道」,到知道自己的能力,以及如何學習,是需要時間漸漸發展出來的。


不要戳破別讓孩子難堪


簡單的說,當父母察覺幼兒有不正確的知識時,只要示範或說出正確的知識,讓幼兒能看出自己所知道的與成人知道的不同,允許他自己重整知識,允許他自我更正,是最踏實的學習,也能幫助他漸漸認識自己的長和短。


有的父母親,特別是父親,洞察幼兒的「掩飾」,不放過他,說:「你不知道,對不對?」當孩子辯稱自己知道,父親還不放過,說:「不知道,對不對?」這對幼兒來說很難堪,有的幼兒此時會發脾氣,親子間變得不愉快。得饒人處且饒人,正是父親此時的美德。


老闆,我要買東西


若父母擔心幼兒太自信,有停止學習的現象,怎麼辦?有一個例子請參考:


5 歲阿倫很會建造模型,已經做出不少飛機模型。他也是一個口語流暢,很可以聊天的孩子。但是媽媽覺得他需要花一點時間閱讀。只是媽媽一翻書,阿倫會說,「我聽過了」,「我知道了」。勉強他跟媽媽讀點書,常是不歡而散。


有智慧的媽媽有一天跟阿倫說:「我們來玩百貨公司賣東西的遊戲。你做這麼多模型可以當老闆,賺點錢,怎樣?」阿倫很高興,媽媽拿一枝筆為每個模型命名並定價錢。


然後,媽媽先買,媽媽說:「我要飛翔戰鬥機,多少錢?」阿倫問:「哪一個啊?」媽媽說:「就是牌子寫飛翔戰鬥機的那一個。」阿倫還是楞在一邊。


媽媽說:「那換一個好了,換輕型噴射機。」阿倫再看看飛機,突然發現他被媽媽騙了,非常生氣,把飛機通通揮倒在地板上。媽媽上前抱著他說:「沒關係,我們換別的遊戲。」阿倫說,要玩沒有字的遊戲。媽媽答應他。


但是那一天以後,阿倫知道自己不識字的麻煩,他變得較有耐心,慢慢跟媽媽每一天讀一點書。


棉花糖媽咪讀後感想~


要多給予孩子建立自信心


適當的給予孩子鼓勵


因為孩子也是要面子的!


所以以後我要忍住不要在外面開罵棉花糖啊!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人妻小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